“春天忧郁症”易导致自杀:其中女性居多。

发布日期:2018-12-10 浏览次数:3097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却也是忧郁症等心理疾病高发的季节,患者轻生现象明显多于其他季节。据调查,约五成的忧郁症患者在春季有自杀倾向。春季轻生者女性居多。民间俗语“菜花黄,人癫狂”,并非没有道理。大量临床医学调查和统计资料都表明,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是精神病患者六神无主、坐卧不安、病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重型精神病;而连绵的阴雨天气则是忧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精神病临床调查统计表明,一年中3至5月为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油菜花飘香的4月份达顶峰。

什么样的人易患忧郁症?一般来说,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不善表达的人易患忧郁症。特别是一些女性,在遇到问题时,特别是遇到情感问题时,不善于跟周围的人交流,去寻找“社会支持”,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因忧郁而想不开。而这些自杀者当中,又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青少年比较容易冲动,而老年人比较缺乏社会支持。由于老人多已退休,子女大都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是在早春时节,由于日光照射较少,情绪会比较低落,加上气候不稳定,更容易引发季节性忧郁。


自杀行为仅仅发生在瞬间,但其行为产生的基础往往是压力长期点滴积累而成的。面对同样的困难和挫折,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应付自如,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却走上自杀道路。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来尽情倾吐,以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目的。”有条件参加些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在忧郁发作的时候,要勇于退出,避免激烈的环境,放弃一些地位和钱物,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法宝。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杀的念头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出现消极悲观、精神运动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自杀前的表现,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帮助,多倾听了解,或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师的帮助。

女性在感到比较压抑的时候,应当学会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寻求社会的支持,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活动;预防青少年自杀,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十分重要,应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预防老年人自杀,最好的办法是有计划地进行快乐和有一定生活目标的活动,比如参加群体的活动,或者抽出时间锻炼身体等。

“忧郁症”的预防措施: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精神类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抗忧郁药等。每天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去踏青登山,也很有利于转换心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朋友聚会,保持与他人的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重塑自己的性格。注意饮食起居。春天应当晚睡早起,在饮食方面最好以清淡为主,不妨多吃点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当然也可以多吃贝类、鸡、鱼等蛋白质食物。千万忌用咖啡来振奋精神。尤其是中老年人,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会产生自杀心理,有类似情况人员的家人要对此多加注意,对有心理波动或精神病史的亲人、朋友或同事多加关心、理解和呵护,关注他们的心态变化,及时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另外,还有5种方法可以缓解心情忧郁的症状:

踏青,将自己尽情地放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可强烈的感觉到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

宣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来宣泄;

自脱,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

松弛,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杀的念头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分散,当有要自杀的念头时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