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讨坏型人格”吗?
发布日期:2024-01-23 浏览次数:1063
你拥有“讨坏型人格”吗?
对于“讨好型人格”,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随口就能列出几条:不懂拒绝,害怕麻烦别人,为了避免冲突常常妥协,敏感等等。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当面对不需要的推销时,她会微笑地告诉推销者“谢谢,我不需要”;
面对别人不恰当的玩笑时,她会冷静地告诉玩笑者“这一点都不好笑,我不喜欢,这很冒犯”;
当面对他人无理的要求之时,她会笃定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拒绝他人。
这种人格特征由于和我们熟知的讨好型人格相反,它被称为“讨坏型人格”。
01 什么是“讨坏型人格”?
所谓“讨坏型人格”,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能够坦率表达自己立场,不怕与别人意见不同,直接说出自己需求的一种能力。
“讨坏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有:
关注自己的感受,不会轻易被“道德绑架”;
敢于拒绝别人,从不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自信,懂得自我肯定,不通过取悦他人来获得肯定;
培养自己主体化思维,把自己放在首位。
“讨坏型人格”常用语录:
1、不要打断我
2、不可以
3、不需要
4、一点都不好笑
5、这样做很不合适
6、哦我已经知道了
7、不要来打扰我
8、你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9、不要装傻,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比起:“我可以”“能不能”“好的”对不起”,TA们的口头禅是:“不可以”“不需要""我没时间"“别打扰我”……
总之就是一个宗旨:不迎合,不刻意讨好;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网友还给它取了个特别的名字,叫做“讨坏型人格”。看起来有些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当下的今天,却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与支持。
02 “讨坏”不是自私,是自我关怀
实际上,讨好和讨坏本质上都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讨好者会牺牲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化解”这个威胁,而讨坏者会直截了当地拒绝,以保护自己不被他人威胁。
这么来看,讨坏型人格好像既不好惹,也不讨喜。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展现的是真实的自己,别人反而不会抱有多余的期待。
而讨好型人格,是不断被试探边界的一方,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二位,最先想到的是害怕别人不高兴。
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不愿“讨坏”呢?
或许是我们压抑了“攻击性”,要面子,也想要在这个社会中以更加柔软的姿态立足,不树敌。
明明可以拒绝的事,却特别不好意思说“不”;
明明有自己的想法,但碍于他人的眼光,不敢表达;
明明在某方面有突出能力,但不敢与人竞争,总是选择逃避。
一句“我不愿意”就能解决的事,却无法说出口。这不仅让自己憋屈至极,还总是陷入“反刍”,自我攻击和否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乔登·彼得森给出一个惊人回答:因为我们缺乏“攻击性”。更直接地说,是缺乏“伤害”他人的能力。
03 如何获得“讨坏型人格”?
1、放下“我可以”“能不能”“好的”“对不起”
你是否曾经为了讨好他人,总是说“可以”“能不能”“好的”“对不起”?这样的口头禅,是不是让你感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总是被忽略了呢?
讨坏型人格的人们却不一样,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感受、需求放在第一位,不会过度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他们说的是“不可以”“不需要”“我没时间”“别打扰我”,这样的态度让他们更能讨好自己。
2、请不要害怕“做自己”
不再过于在意别人想什么、说什么。这样,你才能从一个时刻担心他人评价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成为真正强大的个体,走出“自我设限”的沼泽。
只有能够去承担他人的攻击性,才能面对别人不合理的指责时,才能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讨坏型人格的人们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请求,他们不会委屈自己,不会过度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人羡慕不已。
3、从小事开始尝试练习
一有机会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想帮的忙便直接拒绝,不需要的推销便礼貌地回绝,即使可能会获得别人的“讨厌”,长此以往,可以让自己对“被讨厌”的承受能力越来越高,重塑自我认知。
总之,“讨坏型人格”并不是去欺负、刻意为难他人,而是拒绝他人的越界行为,保护自己,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语所影响。这是维护自己的立场,自我关怀的一种必要方式。
在该友善的时候去释放自己的友善,
在遇到别人冒犯自己的场合时便化身为“讨坏性人格”,
将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真诚、大胆地去表达自己。
祝大家都能内心强大且坚定,拥有属于自己的“讨坏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