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

发布日期:2021-11-04 浏览次数:13359

在你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是不是如释重负却又觉得自己没什么事情可以做?我们活在应试教育的时代里,一切都是为了考上大学,听着父母的话一步一步向前,在终点可以做自己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在心理上称为“空心病”。空心病,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具体的表现有:

一、有很强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一直以来都被孤独包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二、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为了别人的看法去做一些事,但往往做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很累;

三、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一般从初中开始就有了类似的想法,一直持续到现在,想法都没有改变。


如何预防缓解“空心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意义分析法。可以帮助患有“空心病”的病人寻找对生活的领悟,使其精神状态变好, 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所处环境。

2.矛盾意向法。有点类似于森田疗法——当来访者出现某种心理症状时,采取一种让症状继续下去的行为和思想,以此来解脱症状,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毒攻毒”,但也要注意适可而止。矛盾意向法表明人类具有超越自我的能力, 而且也具有改变自身不良状况的能力。

3.非反思法。有的人沉浸于反思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消极情感, 但是过度的反思会让人产生自卑心理,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非反思的目的是系统地改变我们注意的焦点, 有意识地抽回集中在这一症状上的注意力, 取消自己对某一行为的强迫性关注,确立新的生活目的, 通过参与日常活动来发现和寻找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预防“空心病”就需要我们培养爱和归属感,培养一种安全感,发自内心地接纳周围的人,建立足够的亲密关系。接纳自己、正确看待自己,虽然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但是要尽量克服这种焦虑,尝试着学习冥想,放松自己,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