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舒城县开展“情系乡兴”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2-06-28 浏览次数:3483

为引领广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引导学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6月25日至28日,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舒城县张母桥镇,开展为期四天的“情系乡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开展座谈交流会等多样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传承竹编工艺,牢记初心使命

6月25日,实践团队一行来到长冲村的金龙工艺厂。近年来,该镇传承发扬传统竹编手工艺,竹编产业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居民收入也有了一定的保障。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来到当地的脱贫户叶同平家,考察并学习竹编工艺品的加工过程,在一件件精致的竹编工艺品感受着竹编工艺的历史沉淀和源远流长,走访了胡于月、胡于定亲属,在党优秀党员周则芝、陈凤华同志,学习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努力奋斗。




聚焦经济作物,延续精神血脉

6月26日,实践团队前往陡河村开展青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周书记教导我们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多学技能,只有认真对待每件事,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午后,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惠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板山生态园,看到了特色作物黄色火龙果,以及作物的有机种植。随后实践团队一行来到冒峰村,走访革命烈士李华玉亲属,以及在党50年优秀党员朱宏发。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精神与牺牲也将一直被后人所铭记。


走进红色大渡槽

6月27日,实践团队一行到达将军山大渡槽红色旅游基地以及东岗村小米椒基地实地考察。

将军山大渡槽为当地农民的安居乐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塑造出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小米椒种植基地,小米椒种植基地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小米椒种植、施肥、养护等技术。


感悟政策致富,吸取奋进力量

6月28日,实践团队一行来到张母桥村,参观张母桥挂面食品厂,了解了挂面生产加工的繁杂工序,以及张母桥挂面的特色所在。随后,实践团队一行来到砂院村,前往香椿基地交流学习种植情况以及种植技术等问题。该基地引入新兴科技手段,运营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对种子环境数据的同步监测、协同控制,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当地居民纷纷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增长,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初步达成长期社会实践基地,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张母桥镇开展竹编外形设计实践活动和新能推广实践活动,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出一份力量。展示了我院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这几天看到的、学到的经验体会借鉴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学习与工作中,用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作为的意识,扎根基层的定力,勇于干事创业,主动超前谋划,用担当作为展现青年风采,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