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让劳动成为最美青春底色

发布日期:2021-10-08 浏览次数:1026

“来到学校立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宿妈’手把手教我们缝补衣服、整理房间……真是太幸福了!”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学生何一帆说,“学校后勤部门上线了‘生活基础维修’‘宿舍安全教育’‘后勤生活体验’等劳动教育‘新课堂’,让我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据了解,河南理工大学坚持将劳动教育嵌入学校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构建“劳动+育人”新模式。该校注重发挥“后勤学校”作用,不仅推出劳动教育“微课堂”,还开设助学岗、建立实训基地等,充分发挥后勤部门独有的资源优势,将学生的成才和成人串联起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推出“微课堂”,“时刻感受家一般的温馨与幸福”

“学校宿管阿姨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教我们缝扣子、叠被子、宿舍消毒杀菌等。在这里,我们感觉就像在家一样温馨。”该校财经学院学生岳远慧说,“在‘微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生活常识,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动手能力。”该校整合后勤部门育人资源,自2019年开始,在线上陆续推出了“维修课堂”“厨艺课堂”“宿妈课堂”“礼仪课堂”“安全课堂”等一系列劳动教学“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共上线了5类课程共11节课,深受师生的欢迎,视频播放量3.2万余次。

设立“助学岗”,“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增强了劳动意识”

“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个锻炼自我,同时又能赚取生活费的好平台……”河南理工大学“学生送餐团队”成员刘凯哥说,“送餐的这份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劳动者的不易。”

学生学习之余参加送餐工作,锻炼了个人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开通线上送餐起,学生兼职送餐人次达到近43万。此外,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该校每年开设近500个勤工助学岗,不仅帮助了经济困难学生,还培养了学生坚强自立、刻苦乐观的良好心态。

建立“实训场”,“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该校将后勤信息化开发需求作为项目,由导师带领学生队伍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围绕服务学生成才、提高后勤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打开了后勤与院系“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新局面。

2019年,该校学生开发的客房预定系统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2020年,设备巡检管理系统获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体验“进后勤”,“切身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与光荣”该校持续组织开展“走进后勤”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到餐厅、公寓、物业、维修、商贸等部门体验“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协助餐厅经理管理食品留样、检查后厨卫生;协助维修大哥安装门框、保养阀门;协助绿化人员养护校园树木;协助宿管阿姨检查宿舍、宣传安全用电;协助超市工作人员整理货架、清点仓库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后勤职工为保障大家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促使其在劳动中寻求成长与蜕变。

“提升高校劳动观教育,不仅要在课程教学中下功夫,还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使学生真正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说。(来源:河南理工大学,转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