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彰显育人本色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1-09-07 浏览次数:1105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州大学以集中学习为重点、青年学生为主体、学科建设为依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彰显学科特色、育人本色、服务底色,做优长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集中学习为重点,学好党史教育“必修课”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带头学。校领导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座谈、讲授思政课和专题党课。同时,学校采取专家宣讲、党课培训、实地教学、读书交流、课前五分钟等多种方式,保质保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组织示范性主题党日活动。党组织书记分享入党故事、成长故事,带领师生党员重温入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体悟信仰的力量。学校举办“学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微党课大赛,勉励同学们勤读书,善思考,传承中华民族红色基因。

三是开辟校园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优势,打造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集党史学习教育、校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馆。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通过制作红色建筑模型、航拍福建革命老区的新风貌等方式,探寻红色历史建筑背后的党史故事。

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了7支国家级重点队、18支省级重点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一是厚植爱国情怀。学校“永远跟党走 民族团结一家亲”少数民族社会实践队深入新疆昌吉州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宣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海峡两岸暨港澳学生会实践队深入福建宁德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四下基层”主题馆,就地取材,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爱国教育。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土木工程学院“重温闽粤边特委奋斗史,科技助力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践队聚焦古厝保护,开展地形测绘及水质检测等服务,以青年小我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突出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相传”党史宣讲实践队发挥学科优势,选取闽西革命英雄事迹、革命故事,编排红色文艺会演节目在博物馆进行党史宣讲。经济与管理学院“普惠金融”社会实践队深入多地调研民营企业,感悟实业兴国。

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服务社会发展“主战场”

作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高校,福州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延伸到产教融合第一线,引导师生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一是数字技术优势凸显。利用科研优势,充分利用全景VR、激光三维扫描重建等数字化技术,将红色遗址保存在“云端”。在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全校举办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主题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健步竞赛等活动,开展长征专题动态地图、长征历史遗存旧址虚拟VR体验等活动,吸引了5000多名师生党员参与。

二是产教融合成效显著。福州大学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开发出我国第一套消杀冷链病毒装备助力疫情防控,为保障进口冷链的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光催化科研团队还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中共一大会址修缮,使其外墙不惧风雨、历久弥新。

以学史力行为落脚,耕好主责主业“责任田”

一是走基层广调研。福州大学校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切实掌握基层师生所急所盼,形成调研报告9份。

二是惠民生办实事。学校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梳理任务清单,明确具体举措、工作成效、完成时间及责任人,成效明显。

三是促大局谋发展。学校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构建适合“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开展职称评价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等。

下一阶段,福州大学将紧扣关键环节、压实主体责任,持续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来源:福州大学,转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