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发布日期:2025-07-22 浏览次数:5387

大学是青春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最早系统学习“爱”的实验室——它不设学分,却贯穿每一天;它不设考试,却考验一生。


那些不知如何开口的悸动、不知如何回应的关心、不知如何安放的自卑……

其实都是“爱”悄悄发给我们的习题册。


“爱”的课堂


第一课


爱是学会“看见”身边的光


大学里的爱,常常没有“大事发生”。是社团伙伴在你展示前帮你调整PPT的一个夜晚;是室友默默多带一份早餐的清晨;是那个总愿陪你操场跑圈、听你唠叨的人。真爱,常藏在“我注意到了”的温柔里。


第二课


爱是成为彼此的“精神饭搭子”


不光是一起吃饭,更是一起充电、互相“喂饱”对方的勇气。你为TA突击四级听力,TA陪你该论文改到深夜;你们分享彼此的困惑,也见证对方一点点的蜕变——像宽植说的:“哭会累,先吃饱再继续走”。


第三课


爱也包括“回复父母笨拙的问候”


他们可能不懂你的专业、你的焦虑、你朋友圈的梗,却总准时打来生活费,总欲言又止地问“最近累吗”。爱是教会我们:哪怕再忙,也要像回复重要消息那样,回应他们小心翼翼的牵挂。


第四课


爱是勇敢,也是拒绝


第一次鼓起勇气说喜欢,也第一次学习如何说“不”; 拒绝不合适的人,也拒绝丢失自我的讨好。 就像剧中宽植对爱纯说的:“你不必完美,做你自己就足够”。


第五课


爱是共同创造的青春记忆


是一起参加的志愿活动,是合作完成的课程设计; 是挤在人群里看的校园音乐节,是互相拍下丑照却舍不得删的瞬间。 这些碎片或许平凡,却是未来某天,让你突然微笑的时光标本。


第六课


爱,最终是学会与自己和解


允许自己偶尔摆烂,接受今天的不完美;明白“不是每份好感都必须有结果”;能一个人自习、吃饭、跑步,也能坦然说“我需要陪伴”。真正的毕业,是领到那张——“我值得被爱”的内心认证。


所谓大学,不仅是学业之路,更是一场关于“爱”的预科修行。

大学四年会结束,但"爱"这门课永不结业。 每一段关系,每一次相遇,都是我们练习爱的机会。


愿你在这里学会爱,也被深深爱过。 然后带着这些温暖,继续奔赴人生的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