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快走开

发布日期:2025-09-17 浏览次数:6481

我的人生规划表上,“今天要做”和“明天再说”永远在打架,巧的是,每次输的都是前者——毕竟“明天”那家伙总带着“还有24小时”的虚假安全感,像块刚烤好的蛋糕,明知道吃了会胖,还是忍不住先闻闻香味......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已成为大学生最普遍存在的行为。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是明确的知道自己在故意回避那个重要的任务,而且知道这不是个好事情,但是我们依然照做。


所以拖延症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就像你气急败坏的时候说难听话,或者随手抄起个花瓶砸碎一样,你也不想,但是你控制不了。这种慢性病一样反复发作的行为,其实是你对于自己负面情绪失去控制的一种表现。



“拖延”,并非简单的懒惰或意志薄弱。它本质上是一种情绪调节的失败。当我们预感到任务可能带来压力(如困难、枯燥、害怕失败)、不确定性甚至无聊时,大脑本能地想要回避这种不适感,于是转向更轻松、更即时有快感的活动(如刷手机、吃零食),以此获得短暂的解脱。我们常常不是被任务本身打败,而是被任务引发的负面情绪所困。


“拖延症”,简单来说,就是“明知故拖”,且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焦虑、自责、内疚等负面情绪。其核心在于:您清楚地知道任务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有意图去完成它,但在行动上选择了主动的、非必要的延迟,内心是冲突和挣扎的。

如何攻破拖延症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01只要念头冒出来,就立刻马上去做,哪怕条件不完美,只要开始了,事情就可能朝有利方向发展。02设置目标与完成期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通过群体力量监督自己。03总期待自己百分之两百的完美表现,就不敢开始?放下完美主义,卸下包袱,完成比完美重要!04给自己创造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比如将手机放到拿不着的地方、断开网络……05日记法:记录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感受,你会发现完成一件事并不难,以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