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12-19 浏览次数:126

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践行社会责任,学校决定开展 2025 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月15日-2月15日三、活动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四、实践形式

(一)就近就便,确保安全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个人形式开展,也可以结合实际,通过线上线下组队的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活动。

(二)加强组织,落实责任

每个人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实际,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安全预案,灵活调整活动计划。实践行程须征得家长同意,并报学院团总支备案。

(三)注重学习,认真实践

参加政务实践、志愿服务、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等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按照当地的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五、主要内容

青年学子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实践主要形式和内容包括:

(一)“赓续红色命脉,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实践活动

为追忆革命先人,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精神层次。鼓励学生依托家乡红色资源,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开展重温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历史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展示强国一代新青年的良好风貌。

(二)“立足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专题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就近就便返家乡观变化、看故乡展新貌、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体要求投身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探寻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三)“务实服务基层,诠释青年担当”专题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以乡情为纽带,依托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返家乡” 岗位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积极深入基层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锻炼增长才干。及时了解基层社情、服务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在基层奉献中关心人民幸福,与基层群

众建立深厚感情,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四)“文明点亮你我,志愿奉献温暖”专题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鼓励学生以假期为契机,围绕身边的小事,立足重点群体开展品牌志愿服务,结合群众需求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校院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街道团组织、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公益实践、课业辅导、绿色环保、医疗健康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

(五)“点燃双创星火,彰显青年风采”专题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就业技能和社会化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挑战杯”、创新大赛等大型赛事,开展科技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习、政务实习,增强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认知。

(六)“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鼓励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鼓励引导我校大学生探索家乡特色文化,开展多样化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做新时期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七)“绿水青山映初心,‘碳’寻发展新路径”专题实践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关注“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等青年论坛,了解新时代新青年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成就,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活动或比赛;也可以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领域开展社会调查,通过“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争做共建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发展的优秀青年。

(八)其他国家级、省市级专项活动

学生可自行报名参与其他国家级、省市级“返家乡”专项活动,如“创青春”“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在外学子和家乡发展变化相连接的实践桥梁。

(九)自拟实践主题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除上述八大实践主题外的其他实践活动,自拟实践主题,要求符合寒假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内容安全健康,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六、参与方式

(一)活动报名

统一填写《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名表》(附件1)、承诺书(附件3)交由学院团总支审核。

(二)二级学院审核

学院团总支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并于1月5日前将《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名信息汇总表》(附件2)发送至校团委邮箱2533296007@qq.com。

(三)校团委审核备案

校团委将进行审核,统一公布最终入围立项团队结果。(四)活动开展

通过学校审核的学生,可以按照计划开展“返家乡”活动,活动期间谨记“安全第一”原则,活动结束后,及时做好实践总结思考。

(五)活动总结

参与返家乡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要求上交活动总结材料(包括800字新闻稿、3—5张精品照片、200字心得体会、服务地志愿服务证明),并以此为依据给予0.3分第二课堂学分认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院团总支要注重落实宣传动员、培训指导、总结评优等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确保学生的实践内容已通过审核,方可允许学生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过程中需关注学生开展情况,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二)注重个人安全

学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必须在确保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注意交通、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如在实践期间出现身体不适、遇极端天气影响活动正常开展等情况,应及时推迟或终止实践活动。

(三)及时总结宣传

各学院根据工作实际,从工作部署、推进措施、组织动员、活动情况、重点项目、总体数据、实践成效、创新做法等方面做好工作经验总结。强化思想引领,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报告会、分享会,组织优秀实践个人在青年学生中分享实践过程中的鲜活事例、实践成果、活动感悟等宣传典型,扩大影响。

联系人:赵冉、黄志辰

联系方式:0551—68582161

联系邮箱:2533296007@qq.com

附件1:《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名表》

附件2:《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XX学院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名信息汇总表》

附件3:2025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