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31 浏览次数:35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7月26日至7月29日,城市建设学院社会实践团赴阜南县王堰镇蔡郢村,组织开展了以“助力乡村振兴,铸就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袁学华以及院团委书记孙松在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同时也是蔡郢村第一书记郑寒雪的陪同下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文达学子在基层任村支书,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7月26日,实践团队到达王堰镇蔡郢村党群服务中心,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郑寒雪向我们介绍了蔡郢村的乡村振兴发展状况。蔡郢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郑寒雪向我们阐述了蔡郢村近两年来取得的成效,蔡郢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20-2021年连续两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大关,而2018年蔡郢村集体经济收入仅57.3万元。通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并发挥光伏效益、由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招商引资发展返乡创业工业园等一系列项目,将蔡郢村全力打造成幸福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蔡郢村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实践团队看到了蔡郢村在郑寒雪的带领下,不仅成为了美丽宜居乡村,还成为了新型农村。蔡郢村在转型的同时,也在为村民坚守绿水青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探索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7月27日,实践团队在郑寒雪的陪同下来到蔡郢村工业园。郑寒雪告诉我们,由于原材料以及运输成本等方面,当地主要以轻纺、袜织业为主。实践团队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阜南阜泽针织有限公司、安徽昱冠服饰针织有限公司等产业厂房,目睹了袜子和针织服装的制作过程。实践团队观察了相关器械的运作流程,注意到了许多器械都是自动化生产,较先进。此外,郑寒雪带实践团队参观了蔡郢村计划整改的地段。此地段将被重新利用,建立新厂房,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优势。这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拆旧建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实践团队意识到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轻工业产业,让乡村产业更有生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乡村振兴。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7月28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韦寨镇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在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临泉长达88天的战斗生活前景。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战淮西的恢弘气势和光辉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实践团队领悟到了革命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实践团队在纪念馆中不仅感受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也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在经过先辈们革命精神熏陶后的人文特色。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把这笔财富运用到乡村振兴中,让其发挥精神粮食的激励作用,也让当地人们深受优秀文化的陶冶和感染。
用心走访村民,感悟乡村振兴7月29日,实践团队在郑寒雪的陪同下到居民家中进行了走访慰问。实践团队为居民们准备了米和面等日常用品。团队成员们向老人询问了生活起居情况以及现今乡村的现况,并与老人唠起了家常,老人激动的向我们表达了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来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两家的老人也非常热情,在我们进入家中那一刻就一直在招呼着我们坐下休息,甚至在我们离别之际,其中一位老奶奶不顾炎热的天气执意要将我们送到路边,看到同学们顶着烈日炎炎,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淳朴气息铺面而来。在此次走访慰问的过程中,实践团队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当地居民都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感受到的是乡村振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实践团队采访了返乡大学生、当地村干部以及村里的百姓,帮助实践团队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发展的巨大意义。作为国家的新青年,我们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我们倡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