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0 浏览次数:7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向而行、深度融合,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7月10日至14日,计算机工程学院“基层连线,共镌曙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撮城社区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志愿服务、党史学习、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系列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发展实际,学习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同呼吸、共命运。
社区走访见真情,邻里温情暖人心
在撮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围绕社区人口结构、产业经济和基层治理等问题,帮助社区累计收集有效问卷50余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开展了防溺水、防电诈宣传等工作,办公大厅里“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八个鲜红的大字,不仅是标语,更化作社区工作者时刻践行的行动准则,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日常点滴中生动彰显。
新程共话升学喜,寸草同酬十春晖
实践团有幸受邀参加社区举办的准大学生移风易俗系列活动。拒办升学礼交流座谈会上强调,准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培育,鼓励学子们常怀感恩之心。成员们也以“过来人”的身份表达拒办升学宴的意义,提倡以更加简朴、节俭的升学礼为社区准大学生送上祝福,让优良家风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勉励大家将感恩之心化为奋进之力,在求学路上不负期望、不负韶华。
忆总前委烽火路,缅渡江战役英雄
循着历史的足迹,实践团走进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在红色沃土上感悟初心使命,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英雄壮举。展厅内陈列的展品更是无声诉说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壮阔征程;大家以重走红色足迹,体会到了前辈历经的刻苦岁月,一草一木,皆是革命硕果;一颦一笑,聚成兴国栋梁。
唯有铭记“从哪里来”,才能坚定“往哪里去”,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
宣传资助访民意,农户问卷谈民生
在老城街区,成员们走家串户,将“爱心资助”宣传与“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活动带进万家。通过向居民详解资助政策,用通俗语言解答“申请流程”“补贴标准”等疑问,让更多的人了解暖心政策,“这些孩子讲得清楚又耐心,帮我们解了大惑!”居民的认可成为最动人的反馈。
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教育医疗需求”“返乡创业意愿”等议题展开调研。从“村里的养老服务能否再完善”到“年轻人返乡创业有哪些支持”,大家认真记录每一条意见和建议,既当政策宣传者,也做民意收集员。此次活动不仅为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收集了一手资料,更让青年学子在与群众面对面中读懂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从社区服务的“人情温度”到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从政策宣传的“责任担当”再到民生调研的“实践体悟”,每一步都是“大思政课”的鲜活教材。作为新时代青年,文达青年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乡村振兴装在心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