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及防范
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次数:152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演变,以下是常见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请务必提高警惕:
一、常见网络诈骗手段
仿冒身份类
1、冒充公检法:谎称涉案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2、冒充熟人:盗取社交账号后借钱(如"帮我充话费")。
3、假冒客服:以退货/理赔为名索要验证码。
利诱类
1、刷单诈骗:前期返小利,后期要求大额投入后消失。
2、虚假投资:伪造高收益理财平台,卷款跑路。
3、中奖诈骗:要求先缴"税费"才能领奖。
技术手段类
1、钓鱼链接:伪造成银行/电商网站窃取账号密码。
2、木马程序:通过不明附件/软件远程控制设备。
3、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含钓鱼链接的短信。
情感诈骗
1、杀猪盘:网恋诱导参与虚假投资/赌博。
2、慈善诈骗:利用灾难事件发起虚假募捐。
新型AI诈骗
1、AI换脸/语音:视频通话中模仿亲人声音面容要钱。
2、AI钓鱼邮件:生成高度个性化欺诈内容。
二、关键防范措施
保护个人信息
1、不随意填写问卷、扫不明二维码
2、快递单涂改后再丢弃
3、关闭社交平台的敏感信息可见
转账前必验证
1、遇到转账要求,通过原有联系方式二次确认
2、公检法不会要求线上转账,没有"安全账户"
技术防护
1、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
2、银行账户设置单日转账限额
3、定期更新杀毒软件
心理防线
1、牢记"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2、警惕"紧急情况"制造焦虑的话术
3、大额投资前咨询专业人士
二、应急处理
立即冻结银行账户、支付账户
1、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2、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
重要提醒:2024年公安部数据显示,约70%的诈骗案件通过社交平台实施,其中刷单、投资类诈骗占比超45%。无论骗术如何变化,最终目的都是诱导转账,切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
建议定期与家人尤其老年人分享最新案例,可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账号获取最新预警信息。
- 上一篇: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加密技术
- 下一篇:用AI技术对抗AI风险 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