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18年初,原为思政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于2024年设立,下设三个教工党支部。原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于2023、2024年度连续被学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被学校党委评为“三星级党支部”。学院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6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人,是一支政治强、有情怀、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1人荣获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史说课暨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1人荣获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省级现场教学展示二等奖,2组团队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中荣获得三等奖,3人先后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
学院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OBE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发挥学院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开展“沉浸式”教学和“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组织学生到金寨大湾村、小井庄、渡江战役纪念馆等进行现场沉浸式思政课教学,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学院牵头成立了以我校作为发起单位的肥西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打造了县级层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组织专家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开展问题研判和评价指导等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个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等参与思政课建设。
学院聚焦“四个”融合,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一是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思政课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成功申报立项了省级AI+教育智慧课程,有力促进了我院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二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学院和校团委、学生处联合推进学生思政委员队伍的建设,联合开展青春思政课、话剧团课大赛等活动年均超过5场次。在暑期 “三下乡”实践活动中设立了“思政委员专项”,以“思政课教师+带队老师+思政委员”模式组队,开展实践活动。三是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相融合。近年来,各门思政课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讲安徽党史”“大学生演话剧”等主题活动,实现学生全员、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赛,先后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6人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学校三次被授予“最佳组织奖”,在全省高校中表现优异。四是理论宣讲与业务培训相融合。学院根据有关部门的需要,为校团委、组织部、学生处等部门精心打造理论宣讲课程,为入团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青马工程班学员、全校思政委员等开展理论宣讲年均30余场。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努力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2025年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