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5-02-05 浏览次数:71

      课程建设是学院基本建设的关键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研究教学、投入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院内优质教学资源在师生间的共享,不断提高我院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修订完善,要充分反映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强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

      2.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要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注重课程知识的衔接并规避重复;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课程考核等。

      3.教学实施。要严格按照学院教务处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实施教学。

      4.教学考核。考核方式、各种形式所占比率、期末考试命题、平时成绩的评定项目及评定标准等要符合学院要求规定。期末考试试卷要按学院要求存档,平时成绩的记录、作业、其他资料等教学过程考核相关材料也要按要求存档。

      5.教材选用。思政课教材如无特殊情况,一般选用教育部规定的最新版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统编教材。

      6.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科学,层次性强,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并随着学科发展、国际国内政策和形势变化适当及时调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配合适当。课件制作应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由课程组共享。

      7.教育教学研究与讨论。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讨论,探索与总结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建设的特色内容

      1.推行以互动式教学为方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情景教学、行动导向、问题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2.推行新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不断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使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等手段相互有机补充、合理搭配。

      3.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全程贯穿“立德树人”理念,以筑梦育魂为主题,使各门思想政治课程相互衔接,分阶段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根据学院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集体备课、听查课等制度,提升各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