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本科)(080803T)
发布日期:2024-04-19 浏览次数:3002
一、培养目标
我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立足安徽省,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能从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整机开发、关键零部件研制、机器人集成应用、机器人系统规划设计和维护等岗位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
培养目标1.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2.能够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培养目标3.能够从事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二、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传感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机械与结构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基础、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工程训练B2、电工电子工艺实习A、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视觉抓取系统综合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三、核心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机器人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机器人工程应用领域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机器人工程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文献及调研,对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技术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 掌握对象特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机 器人工程方面的硬件部件、软件系统及智能算法、机器人系统总成及控制、智能制造与服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器人工程方面的硬件 部件、软件系统及智能算法、机器人系统总成及控制、智能制造等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器人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应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器人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器人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机器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就业面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整机开发、关键零部件研制、机器人集成应用、机器人系统规划设计和维护等岗位工作。包括机器人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智能化生产、服务、管理等相关岗位,能够解决智能控制、机器人驱动、程序编制与调试、位置检测等故障问题。
五、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08021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