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

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行走的思政课】艺术学院赴宣城开展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09 浏览次数:103

为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1日至4日,艺术学院组织“宣城匠心 青春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宣城旌德县积极参与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夯实调研基础。为确保调研实效,活动开始前,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静就调研方法、问卷填写规范、访谈技巧以及安徽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如“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治理等)给同学们做系统辅导,并围绕《村庄问卷》和《农户问卷》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与模拟演练,同时明确调研目标与纪律要求,激发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践团深入一线、精准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问卷,深入一线,精准把脉乡村。实践团紧扣“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的核心要求,将科学规范的问卷调研作为核心任务。调研工作分两个层面扎实展开:

村庄整体画像: 实践团成员先后与与版书镇龙川村副书记、白地镇洋川村副书记等相关村庄的党支部副书记等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通过系统性地共完成3份《村庄问卷》,全面了解村庄在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整体情况、现存挑战及未来愿景,为宏观把握乡村发展态势收集关键信息。


农户心声倾听: 实践团成员分组走进村民家中,开展一对一的《农户问卷》访谈。围绕农业生产现状、家庭收支、生活变化、政策知晓度与满意度、对乡村治理的看法、文化需求以及对村庄发展的具体期盼等话题,与老乡们促膝长谈,真诚交流。他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村民们朴实的讲述——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改善、面临的现实困难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大学生能来村里跟我们聊天,听我们说说话,我们很高兴,也希望你们多提好建议。”一位受访老农热情地表示。

深挖特色,聚焦发展:在扎实完成基础问卷任务的同时,实践团紧密结合艺术学院专业特色和调研地实际情况,拓展了调研的深度与广度。针对问卷中反映出的乡村富民产业线索,实践团成员选取了旌德县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四大发明之一的木活字印刷术、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砚进行重点走访。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察、访谈负责人和从业者,详细了解其生产流程、经营模式、市场销路、品牌建设、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政策扶持的需求,重点收集产业发展的“活情况”和“真问题”。同时实践团有意识地寻访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老手艺人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乡村工匠。同学们运用摄影、速写、访谈等方式,记录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历史渊源,了解匠人们的坚守与创新故事,探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活化路径及其对乡村文化振兴、产业发展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调研的文化内涵,也为后续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服务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通过严谨规范的问卷调研和零距离的接触,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高质量地收集了反映乡村真实状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更深化了对省情农情的认识,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为后续分析问题、献计献策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撑。

本次“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旨在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现状,激发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真问题、提出真答案、锻炼真本领、提升真能力。(文图/夏彩虹 审核/赵冉)

责任编辑:方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