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质量文化建设甲月活动学习材料二

发布日期:2024-06-07 阅读:1450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质量文化是推动学校前行,提升教学质量最持久的内在动 力。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中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指南》《安徽文达信 息工程学院质量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制定我校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认真落实《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质量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自觉、 自省、 自律、 自查、 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 求和自觉行为,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打造“全员全程、笃教躬行、学生中心、多方满意 ”的文达质量文化。

二、主要任务与责任单位

(一)健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学校设立校院两级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校级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级质量文化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构成。领导小组负责决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大事项,指导质量文化建设重点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质量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具体工作,落实决策。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校办公室 完成时间:2024 年 6 月

2.成立院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部质量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各院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院部其他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和辅导员担任成员,共同组成。根据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安排,负责本单位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责任单位:各院部

完成时间:2024 年 6 月

(二)加大宣传力度,质量文化建设人人参与

3.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发动全员参与。一方面,要组织全员学习。各职能部门、院部组织学习《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质量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本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动员,确保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尽知,掌握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具 体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质评处协调宣传部,通过校报、 网站、宣传栏、广播站等媒介,广泛宣传质量文化工作,营造质量文化建设良好氛围。根据需要,邀请专家来校作质量文化建设专题报告,推动质量文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责任部门:各职能部门、各院部 完成时间:2024 年 9 月

4.改善校园环境,提升环境育人水平。升级改造实验实训 楼、体育馆等,在颜色、建筑风格、主题展示等方面融入职业 素养、人文精神、技能水准、行业标准等文化元素,提升文化育人水平;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丰富食堂供应,为师生创造良 好的生活环境。

责任部门:实验实训与固定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 图书馆、体育教学部、宣传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5.开展全员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院部根据学 校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任务分工(附件 1),制定本单位质量文 化建设工作计划,每年开展不少于 2 次的质量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各职能部门、院部每年总结发布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闻 稿 2-3 篇。

责任部门:各职能部门、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三)抓好质量文化制度体系建设

6.完善质量建设标准体系。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建立全覆盖的质量标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考试、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及学位授予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2024 年 10 月

7.梳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学校教职员工质量意识、 价值观,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明确行为准则。教务处在学科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求;人事处须掌握教职工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及对学校事务参与的积极程度。日常工作中,强化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激发其参与制定质量标准,开发系列督导评估监测工具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归属感,鼓励教师及管理人员积极投身质量文化建设。要把教师教学质量、院部质量文化建设成效纳入教师和干部考核体系,加强质量成效考核。 团委继续抓好第二课程成绩单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拓展素质。

定期更新学校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制度能体现国家政 策文件中的质量要求,梳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协调一致、共同促进的管理制度体系。

责任部门:教务处、人事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

完成时间:2024 年 12 月

8.建设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质量文化建设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形成质量文化建设管理闭环,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效、有反思、有改进。

责任部门:各职能部门、各院部 完成时间:2024 年 12 月

9.发挥两级工作委员会的专家作用。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等关系到质量建设的重要问题决策过程中,须组织校院两级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学术工作委员会参与论证,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

责任部门:教务处、科技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四)坚持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改进

10.坚持专业评估。学校每年开展专业综合评估工作,分批次评估专业建设水平,区分建设成效等级,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并组织整改提高。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二级学院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1.坚持论文抽查。每年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组织抽 查,对抽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反馈,对于个性问题点对点反馈,并跟踪改进成效。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 、二级学院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2.坚持落实听课制度。每学期按照制度规定组织领导干部、 教研室主任和新教师开展听课活动,掌握教学质量状况,持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学期末,教务处联合质评处对听课情  况组织检查,并公布全校教师听课情况。

责任单位: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3.坚持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做好抓两头促中间,树典型立标杆,督导帮持并举。努力实现“ 防督导 ”向“ 盼督导 ”转变。 学期末,质评处将提交教学督导总结,对教学反馈不佳的教师进行持续跟进。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4.坚持教学反馈与改进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每学期召开 1 次学生信息员会议,通过学生信息员和教学信息反馈 平台搜集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及时整改、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教务处、人事处每年至少召开 1 次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 优化教师管理服务工作。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人事处、各 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5.坚持引入第三方评估。继续与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估机构合作,加强对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调研,掌握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责任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二级学院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6.坚持“三期 ”教学检查。继续做好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学工作检查工作,尤其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教师评价、 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做好信息的核对、反馈及持续改进工作,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限期整改。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7.坚持师生满意度调查。教务处和学生处每年至少开展 1 次教师教学体验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调查,形成满意度调查报告,对于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组织整改。

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五)抓好教学质量保障条件建设

1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落实教师激励、晋升及考核等相关制度,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双能型 ”教 师队伍发展,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责任单位:人事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19.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智能化教室、 良好体育场馆和实习基地条件、丰富图书信息资源、先进教学仪器 设备和数字化校园网络等建设力度,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责任单位:教务处、图书馆、 网络信息中心、后勤服务集团、各院部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20.加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力度。课程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质量提升;教学改 革重点是推进OBE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走深做实,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每个教学单位建设 3-5 门的“翻转课堂 ”。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院部

完成时间:2024 年 12 月

21.提高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水平。校企合作与质量文化建设相融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扩大学校质量文化的影响。各二级学院建成 2-3 个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责任单位:教务处、实验实训与固定资产管理处、二级学 院

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领导主抓

职能部门和院部领导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围绕实施方案,主动作为,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工作,确保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二)科学谋划,狠抓落实

根据质量文化建设的任务分工(见附件 1) ,结合实际情 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建设内容和承 办人员,保证质量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 成。

(三)及时总结,持续改进

学校将结合审核评估要求,对质量文化建设情况组织检查验收,总结成绩与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报请质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组织反馈整改,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实现既定建设目标,确保学校质量文化工作有序推进,达到审核评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