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2024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有序开展学术委员会工作。
一、依规有序开展学术委员会工作
(一)召开专题会议
5月14日上午在第一会议室召开2024年第一次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会上宣读了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通报了《科研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制定、修订和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介绍了2024年度科研计划书编制情况、教育厅省级项目申报情况、项目评审工作安排,研究了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学术事务,切实有效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等学术事务中的作用,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以年度科研计划编制为重点,开展有组织科研
根据省教育厅开展年度科研计划书的编制要求,科技处在明确指导思想和确定任务目标前提下,高度重视我校2024年度科研计划书的编制工作。由于编制工作扎实规范,经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我校科研计划书顺利通过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等方面的审核。
与此同时,科技处以年度科研计划为牵引,结合我校科研实际,选择在省高校重点/重大科研项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开展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经组织申报,我校共推荐上报2024年安徽省高校重点/重大科研项目19项(其中自然科学9项,社会科学10项),经教育厅专家评审,全部获准立项,在2023年14项基础上新增5项。
通过连续3年逐年增加的省级项目立项,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科研项目等级,锻炼了科研队伍,为后续科研团队的形成和高等级成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二)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优化科研团队
学校于2023年10月17日发布《关于建设校级科研平台的通知》(校科〔2023〕4号),共批准成立12个校级科研平台;10月25日举行校级科研平台授牌仪式。2024年底根据《校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校级科研平台年度考核工作。
12个校级科研平台的建立,不但填补了学校没有科研平台的空白,而且以校级科研平台建设为依托,将二级学院的优势学科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有利于形成符合新兴产业方向的特色亮点。此举必将为我校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的提升带来有力促进和发展。
由科技处牵头组织有关学院编制的《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方案》通过教育厅专家评审,学校于2024年2月获批安徽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高校。这对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年来,科技处组织召开硕士点立项建设暨科研工作推进会议5次,参加教育厅组织汇报会1次。其中第一学期召开建设推进会3次,第二学期召开2次。(一)3月12日下午,召开校级科研平台暨硕士点立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科技处负责人介绍了我校校级科研平台建设要求和考核制度。各科研平台负责人就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了汇报。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要合理优化人员结构,形成团队协作效果;要认真优化论证硕士点立项建设方案,对准目标任务,全面梳理问题清单,研究解决途径方法,对标对表有效推进硕士点立项建设工作。(二)4月12日上午,召开硕士点立项建设暨科研工作推进会议。校长熊健,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张穗萌出席会议。科技处负责人就硕士点立项建设情况和近期科研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各院部负责人就硕士点立项建设和科研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熊健强调各单位要以我校获批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为起点,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该项工作;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出台人才引进与考核办法文件;要开阔思路,拓展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渠道;要充分认识到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干实事、出实效。(三)6月12日上午召开迎接教育厅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推进会准备会。人事处、财务处、硕士点立项建设所在学院负责人参加汇报准备会,根据省教育厅要求进一步完善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方案,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四)7月10日参加省教育厅硕士点建设阶段性工作汇报会,我校由副校长张家玺带队赴淮南汇报硕士点建设阶段性工作。(五)9月18日上午召开科研工作暨硕士点立项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各院部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实资处、图书馆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我校高校省级科研项目立项情况,布置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文达讲坛”系列讲座、校级科研平台年检、硕士点立项建设推进等相关工作安排。与会人员就科研工作和硕士点建设工作问题进行交流。(六)10月23日上午召开科研工作暨硕士点立项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会上科技处就2024年校级科研项目申报初审与评审工作安排、科研项目专家库充实和调整、“学术讲座补充规定”与“文达讲坛”工作、硕士点建设方案部分内容调整等方面作了汇报;商贸学院院长栾敬东介绍了硕士点建设内容的调整情况。
(四)科技、社科成果等级和数量上有新的提升
科技处于12月4日启动本年度科研成果统计工作,经各院部教师填报、学院汇总、科技处统计,我校本年度科研成果丰硕,成绩斐然。现将我校2024年度科研成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1)发表论文269篇。其中一类论文29篇,二类论文2篇,三类论文57篇,四类论文110篇,文坛学报论文71篇。(2)著作类14部。(3)获奖成果类4项。(4)专利类1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专利4项。(5)软件著作权21项。(6)艺术作品类2项。(7)项目类128项。其中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项,校级科研项目69项,横向项目6项(合同经费9万元,到账经费6.8万元),其他项目33项。(8)主持或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类77次。
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目前我校普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浓,高等级项目与成果不多等问题。
(一)科研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目前学校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偏低,严重制约和影响科研高质量发展,急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改进措施:(1)每年按一定比例持续增加省级和校级项目经费;(2)修订原有《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高等级科研成果实行奖励;(3)以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为契机,按建设要求投入建设资金,健全科研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我校科研发展水平。
(二)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年度我校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有一定提升,但高等级成果仍然屈指可数。改进措施:(1)学校2024年《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管理方案》的推行,将有力促进我校的科研工作;(2)聘请专家进行高等级项目申报辅导,力争项目申报有新突破;(3)结合校级科研平台建设,强化科研团队培育,推进有组织科研,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横向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
我校教师在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校企横向课题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改进措施:(1)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确定研究课题;(2)加强横向联系,邀请企业家来校考察,开展项目合作;(3)发挥《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的激励效应,促进更多项目落地。
(四)高层次科研人才有待进一步引进
我校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二级学院普遍存在缺少学术带头人的突出问题,成为掣肘我校科研实力提升的瓶颈。改进措施:(1)根据《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方案》,扎实开展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旨在培育省级后备人才的“紫蓬山人才计划”,完善青年教师助理计划,形成有梯次的拔尖人才预备队。(3)强化学科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与知名高校实质性交流合作工作。
版权所有©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