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课堂提质效,匠心筑课育心灵——心理健康教研室开展集体教学研讨
发布日期:2025-11-18 浏览次数:11
为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11月14日,心理健康教研室于文鼎楼五楼团体活动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融合等核心维度,通过系统化研讨打磨,推动心理健康教学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本次磨课采用“同课异构”模式,围绕课程第一章核心内容,赵冉、夏彩虹两位教师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展示,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
赵冉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情感共鸣与实践导向”为特色。通过创设“心理能量补给站”等新颖情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生活体验。课程采用“问题链”引导方式,围绕“为何学-学什么-怎么用”的逻辑主线,结合“情绪急救包”、“人际关系润滑剂”等实用工具,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心理素养,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夏彩虹老师的课程凸显“科学思维与专业规范”。通过构建“概念体系-判断标准-应用边界”的三阶教学框架,运用案例分析、概念辨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认知体系。特别是在心理咨询环节,通过专业伦理的情景化解读,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界限意识。
张群老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本次磨课活动体现了“三个转变”: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从教师主导向师生互动转变、从课堂学习向生活应用转变。
未来,教研室将建立常态化磨课机制,深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与育人效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图/宁良雨 审核/赵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