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国防教育创新模式探讨
发布日期:2023-11-10 浏览次数:684
军事理论教研室就国防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教育模式开展了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一、国防创新模式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开展应用型民办高校国防教育创新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案内容:
1、组建新生军训教练员团队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既有来本校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优秀士官,又有退役复学的在校大学生,这些人员本身经历过正规军队生活,政治思想过硬,队列动作熟练,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完全可以胜任新生军训教练员工作。特别是随着大学生入伍人数的增加,各校退役复学的学生群体也日益壮大,可以满足新训教练员人数的需求。另外当年入学新生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考核也可以作为下学年教练员的培养对象。
2、教练员的培训与考核
对于有过军队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不管是政治思想、军队的纪律条令、共同科目条令、队列动作、战术动作、行军拉练等个人素质和能力都非常高,主要需要进行培训的是组织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利用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系统培训后,考核合格者进入教练员队伍。
3、应用型民办高校开展大学生新生训练方案
通过广泛调研,结合民办高校自身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研究制定新生训练方案,解决现有大学生军训中存在的走过场,或者训练不科学、不合理等现象,针对本校地理环境、学生来源等特点,制定较合理的大学新生军训方案。
4、军事理论课和军事选修课教学改革
大学生国防教育除了军事技能训练外,还包括军事理论课以及军事选修课。但由于前些年重军训、轻教育的观念影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和军事选修课,由于授课教员本身对军事理论并不是很熟悉,往往流于照本宣科,不生动,导致学生不愿听,基于此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研究目标
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本项目拟依托有军队生活经历的教师和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结合我校的特点,进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研究。
三、主要特色
利用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使学校新生军训在时间、场地不受外单位制约,自主地开展军训,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军训教练员队伍,节省新生军训经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