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强化”推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

发布日期:2025-06-18 浏览次数:146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1、以 “三全育人” 体系为依托,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 “三全育人” 体系,全员协同,统筹教学、管理、服务各方面,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使网络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升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与能力。

2、以法治教育为抓手,增强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责任,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强化网络安全课程建设:

1、夯实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发挥课堂教学 “主渠道” 作用,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通识必修课教育范畴,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安全工具应用等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行系统学习。

2、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载体。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网络安全案例分析的实践环节,现场模拟网络安全风险场景,让学生实际参与分析和应对;或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实践教学,讲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风险鉴别力和应对力。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1、构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技术层面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风险论证、备案、状态监控以及信息系统故障或遭受攻击后的应急处置等,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2、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对网络上潜在的舆情风险因素或已产生的舆情信息实施监测预警、研判引导、应对处置、跟踪反馈等具体措施,健全网络舆情线上线下协同处置机制,畅通网络举报渠道,加强师生群众监督治理体系建设,提升联防联控能力,有效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强化网络安全宣传阵地与队伍建设:

1、增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对校内网站、“三微一端” 等校园新媒体平台阵地的规范管理,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坚决抵制错误思想观点言论,打击网络谣言,主动回应师生关注焦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和服务沟通,构建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

2、增强宣传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上下联动、专业水平高的宣传员队伍,守正创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一步提升校园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引导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方式创新:

1、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矩阵。构建校园全媒体宣传矩阵,整合校内网站、微博、微信、视频、广播等媒体资源,开设网络安全教育专题网站,打造网络安全教育精品视频,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媒体互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2、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举办网络安全讲座,组织师生参与网络知识竞赛,开展主题班会、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宣传教育专题片,借助校内宣传栏、宣传橱窗、LED 屏等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