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面临的人为威胁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05-20 浏览次数:392
网络安全面临的人为威胁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内部人员威胁
恶意破坏:部分内部员工出于不满、报复等不良动机,可能会故意破坏公司的网络系统、删除重要数据、篡改关键配置等。比如,某员工因离职纠纷,利用自己掌握的权限,删除了所在部门正在进行项目中的核心资料,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无意失误:员工由于缺乏足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无意间做出一些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例如,误将含有敏感信息的文件发送给了错误的对象,或者随意使用未经许可的移动存储设备接入公司网络,导致病毒传入,进而影响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
外部人员威胁
黑客攻击
窃取数据:黑客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寻找目标网络系统的漏洞,非法入侵后窃取诸如用户账号密码、企业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各类敏感信息,再转手售卖或者用于进一步的非法活动。像曾有黑客入侵电商平台的数据库,获取大量用户的购物信息及支付信息等。
篡改信息:对目标网站、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恶意篡改,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例如,曾出现黑客篡改新闻网站的内容,发布虚假消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发起攻击导致服务瘫痪:通过如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手段,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请求,耗尽服务器资源,使其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访问请求,让服务陷入瘫痪状态,一些知名的在线服务平台都曾遭受此类攻击,影响众多用户正常使用。
社会工程学攻击
钓鱼攻击:攻击者伪装成正规机构(如银行、电商平台等)发送看似正规的电子邮件、短信等,里面包含诱导用户点击的链接或下载附件,一旦用户轻信并操作,就可能会泄露自己的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比如,收到声称是银行发来的积分兑换短信,链接指向的却是仿冒网站,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就被不法分子获取了。
借口欺骗:攻击者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冒充相关工作人员,编造各种合理借口,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例如,冒充网络维修人员,向用户询问网络账号、密码等信息,声称要进行系统检测,以此达到非法获取信息的目的。
恶意软件传播者
制作并传播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这些人编写恶意程序,将其隐藏在看似正常的软件、文件、网页链接中,诱导用户下载、点击,当用户的设备被感染后,他们就能远程控制设备、窃取信息等。例如,有些不法分子将木马程序捆绑在热门游戏的破解版中,用户下载安装后,设备就被其操控,个人隐私数据也面临泄露风险。
组建僵尸网络:通过传播恶意软件感染大量的主机,使其成为 “僵尸主机”,然后可以操控这些主机统一发起网络攻击,比如参与大规模的 DDoS 攻击,给目标网络造成巨大压力和破坏。
- 上一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 守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 下一篇:网络安全100个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