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党团班建设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主题征文比赛获奖佳作欣赏(一)

2017-05-11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梦里的红楼


前段时间认真的看完了电视剧《红楼梦》,一遍看完意犹未尽,许多细节尚未透彻明了,便寻来书本观看,细细寻味。全书算下来出场人物一共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即便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着实可见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品味完全书,不禁要感慨一番红楼往事梦一场。且说说我心里钦佩的梦里的红楼佳人。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


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人称“玫瑰花”。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她性格高傲,巾帼不让须眉,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这一巴掌叫许多读者快然称赞,当我了解到这时的探春也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时更是只能感慨这是何等的巾帼风度。


她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财、治家能力。无论是起诗社还是替王熙凤掌管家事都将她的这类性格优点展露无遗。每每读到有关她的内容,都觉得她就是“微型”凤姐。凤姐泼辣能干,而探春在管家时却并不输给凤姐,并且我觉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凤姐病倒的时日,探春裙钗治家,明明是还未出阁的姑娘家,却把家务事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不惜在宝玉和自己母亲身上开刀,秉公办事,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处处体现出和凤姐一样的精明和稳重。探春毕竟是姑娘家,虽不如媳妇家泼辣尖锐,却多了一些凤姐没有的威而不怒。凤姐儿治家狠且贪,而探春的公正是凤姐做不到的!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在当时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的这一现实状况之下,无奈庶出的身份,一半奴才的血统让她的内心深处染上了深深地自卑之感。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来说,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轻蔑厌恶,冷酷无情,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终屈服于这封建背景下的父母之命,远嫁他乡。


据说《红楼梦》中的女孩儿都是曹雪芹年少时的姊妹为原型,不知他是否有一个像探春这样的妹妹。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名精明的女子,生活在那封建社会背景之下,该是多么耀眼的一颗明珠啊!


一俗一威对,平做衡事人。村妇朦胧眼,不见洁好魂。

——平儿


这两句判词对平儿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一俗一威对,平做衡事人。”这一句判词的意思是平儿每天和一个狠厉的人和一个非常俗气的人一起生活,其中那个狠厉的人就是王熙凤,那个非常俗气的人就是贾琏,作为王熙凤的心腹和贾琏的通房丫头,平儿不得不每对他们。而且王熙凤和贾琏两个之间是存在很严重的婚姻矛盾的,经常吵架,而平儿扮演的就是和事佬的角色,让他们两个可以平和相处。“村妇朦胧眼,不见洁好魂。”这两句的意思是很多人就像没有眼光的村妇一样,看不清人的本质,不清楚平儿她高尚的品格所在。


她很美,刘姥姥初见以为她是凤姐儿。很聪明,是王熙凤左膀右臂。也能干,探春、薛宝钗、李纨当政时,她都递得上话,头尾不渗漏。识大体,被王熙凤误打了还当场给台阶下,终于让王熙凤这样的泼皮凤辣子,都默默流泪觉得对她不起。


而最难得的,是她如此聪明,游刃有余了,却还足够善良。哪怕知道王熙凤对尤二是下狠手的,还是很照顾她,甚至垂泪陈诉。这是许多人知道的。但善良其实在小节,一个很少人会在意的细节。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为哗然取宠而闹下了种种笑话,但笑话之余却是只有平儿对刘姥姥施以慈善之心:


刘姥姥要走了。平儿给她预备了半炕东西,一一拿给她瞧:“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平儿还叮嘱了一句用法)。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还是叮嘱用法)。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其实刘姥姥们何尝买得起点心?这里还是给刘姥姥留面子的话)。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还是叮嘱用法)。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她自己送的,就悄悄了,不声张)。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毫不居功,谦逊温柔)。”


平儿说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他这些东西,又如此谦逊,忙念佛道:“姑娘说那里话?这样好东西我还弃嫌!我便有银子也没处去买这样的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心。”——刘姥姥也是个明白人。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其实并不沾亲,真就是善良)。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还是为刘姥姥省钱)。”


刘姥姥千恩万谢答应了。


平儿道:“你只管睡你的去。我替你收拾妥当了就放在这里,明儿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不用你费一点心的(不用刘姥姥费一点心,平儿自己得费多少心?)。”


处处给刘姥姥留面子,处处给刘姥姥叮嘱细节。明明是施舍,却丝毫不留痕迹。笑归笑,最后能有那一点恻隐之心,不图回报地帮刘姥姥。这样的善良在这整部著作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品质。


欣赏,不单单是她对人宽宏大度的态度,更有她公私分明,一身正气的处事原则,以及尽管生活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宅大院里依然能保留自身人性的善良,尽己所能的让自己活的无愧于心,无愧无人!这样的女儿怎能不让人喜欢!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红楼梦》中有太多太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袭人,林中挂玉带,雪里埋金簪的宝钗和黛玉……虽不能一一道来却也是深刻于脑海中。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追忆你们的一生也只能感慨一句:路过你的世界,终不过红楼往事梦一场啊!(通讯员:徐静静|供稿人:曹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