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9-04-26 浏览次数:3843

       童年中小小的我,喜欢迈着小小的步伐,去踩自己小小的影子。时光拉长了我们的年岁,也拉长了我们的影子。而当我已不再年少,那个小小的背影,也就留在了记忆中小小的一隅。

      初读到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时,我刚满十八岁。这本书我读过三遍,马克的写作手法很细腻,让我在每一次读都能带来最初的感受,友情、亲情、爱情巧妙的叠合,渗透,让人在微笑与眼泪中体会到温情。

     小说中的主人公,小时候是个普通的小男孩,时常受到班级同学马格的欺负,他有一项特异功能,那就是能偷去别人的影子,并与其对话,从而真正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正如故事的开头,影子对小男孩所说:“为你每一个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生命的小光芒,为他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这便是我们对你的全部请托。”小男孩的“使命”从这一刻便开始了。

      故事中的影子代表了什么?或许是一个人心中无法隐忍的痛,是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的独有秘密,也或许是心头上沉重的一把枷锁。

       伊凡是学校的警卫,在大火中失去了母亲写给自己的信,小男孩在伊凡的影子下,发现伊凡的母亲在他长大之前就已经去世,所谓的信其实是伊凡写给母亲的。后来他为伊凡“复原”了一封母亲写给他的信,其实是自己的母亲写给自己的,伊凡看了信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毫无疑问,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心头上都有这么一把枷锁,如果有个人,能够看见你的伪装,并在你不经意间一点一点的为你打开这把枷锁,让你做回真正的自己,那真的是幸运的一件事。

       而如果,我具有这样的一种偷影子的能力,我会做些什么呢?我想去听听身边人的故事,看看我能为他们帮助些什么。去游乐园的大门口,看见眼神中充满渴望的小朋友,偷偷地给他买一张门票。看到身边最近状态突然不好的老师同学,问问他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自己能否帮到他们。而最重要的是,我会去阳光下寻找爸爸妈妈的影子,与他们交谈,问问他们,爸爸妈妈最近发生了什么,有没有注意身体,是不是又瞒着我偷偷劳累?

      小说给我最大的泪点,就在于此,主人公帮助了伊凡,帮助了吕克,帮助了病房里的小男孩,却忽视了母亲的存在,等到想与母亲相聚时,母亲却已离开了人世。

     小说中写道:我发现妈妈并未重新粉刷房子,她的医疗文件放在客厅的小矮桌上,我拿起来翻阅,一看到她超声波上显示的日期,我都全部明白了。她所谓的与朋友到南部度假一周,根本就不曾有过;她从冬季末心脏就有问题,在我和吕克及苏菲到海边度假的期间,她正入院接受检查。她编造了这场旅行,因为不想让我担心。我学医的目的,原是为了照顾妈妈所有的病痛,却竟然没有察觉出她已经生病了。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存在,默默的付出,甚至默默的离开,不求回报。我的母亲,也同样如此。

      小时候,因为父亲的严厉,我不太喜欢和父亲打交道,自然而然和母亲就相处的好些,因为自己脾气暴躁,在家经常和父亲产生冲突,父亲则会动手打我。母亲一直是我和父亲两人之间的调解人,在我和父亲两边怒火并未消散时,两边受气。我渐渐了解到母亲不容易时,却又犯了一次大错,在那段时间,母亲为我操碎了心,原本偏胖的身材瘦了二十多斤。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惹母亲生气,男孩子越长大,除了对母亲,也越能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现在,我喜欢每次回家,和父亲喝点酒,听他唠叨,虽然他有些话说得不对,我也不反驳他,他开心就好,我也不必较真。

       我很想去和父母的影子交流,了解真实情况。但影子毕竟是虚幻,作为子女的,要好好用心,你所不了解的情况,往往是因为不够用心。想到我自己,外出上大学,毕业后紧随的就是实习工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而这对看你长大的人,需要你。

      我合上书卷,想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爸爸妈妈,你们最近还好吗?!”(供稿人:司文超;通讯员:黄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