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是实习还是就业

发布日期:2017-04-07 浏览次数:4189

林子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前天他兴奋地拿着他的一份实习合同来到我的办公室,跟我说,老师我找到一份工作了,还是世界500强,而且非常符合我的专业。我拿着他的实习合同,认真地看了看,大致上都是同意该同学到他们单位实习,但是上面的一条实习期限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写着实习期从2107年3月1日到9月1日。于是我抬头看着还一脸兴奋的林子,微笑着问他,这里写着实习期到9月1日,那么9月1日之后呢?林子听了我的话,开始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说,我们经理说了,现在我还没拿到毕业证,所以等我拿到毕业证就可以算我们是正式工了。我问他,那为什么不直接在合同里写明呢?林子脸上的欢乐的表情正逐渐褪去,他想了想说:“这么大的公司应该不会骗我吧。”我无奈地摇摇头,感叹说:

“正因为是大公司,他们更应该知道该如何签订劳动合同,也更应该清楚如何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任,给你签一纸实习协议,别说你能够在6月底就能拿到毕业证,但你的实习期却算到9月1日,如果到你实习期满,不再跟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你该怎么办呢?继续找工作吗?要知道到那个时候你再去找工作,你就失去了就业的最佳黄金期了。”林子听了我的话,一脸茫然,此刻脸上再也没有刚进来时的那股兴奋劲了。

当然林子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就在前几天我也碰到了好几个同学拿着这样的实习协议在群里问我这算不算就业。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一方面,很多中微小企业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却是人满为患,当然并不是他们不缺人才,而是缺精英。但是在相关要求的压迫下,他们又不得不拿出一些岗位进行招聘,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所以正是面临这样的形势,越来越多的公司不愿意跟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只愿意签订实习协议,这就直接产生了毕业了,是实习还是就业这样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一、什么是实习,什么是就业

网络上输入实习,一大批的实习广告和实习注意事项等信息马上映入眼帘,但是在百科里,实习指的是在实践中学习或者说是将学到的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简单的说也就是专业实践,由此对应着一种身份,也就是实习生。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是个人自发为了提升自己专业实践能力而参加的实践活动,也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为了完成专业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组织的专业实践活动,或者有学校统一要求个人自行参加的专业实践活动。前者不会获得学分,而后者必然产生学分,前者可能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而后者要求与专业尽可能相关,当然两类实习都可以产生报酬。实习还可能是教学任务的一种,是一门科目,这门科目不同于其他理论课,而是一门实践课。

就业指的是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找一份为了谋生的工作。就业对应的身份就是劳动者。就业的目的很简单,为的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广义的就业也包括了创业。就业不只是对毕业生而言,对于很多的务工人员和创业者来说,他们找工作和创业也都是就业。当然,随着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裕,思想更加开放,人们观念的转变,缓就业在毕业生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实习和就业的联系和区别

知道了什么是实习,什么是就业,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比较容易了。一方面,实习和就业之间必然存在联系。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工作,一般来说实习是就业的前期准备,许多大学生为了应对就业过程中的经历不足,都会利用假期或者其他时间去参加各类实习,以丰富工作阅历,提升自己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泾河分明的区别和差异。首先,从两者的目的来看,两者的目的有着明显不同。实习的目标为的是锻炼技能,提升能力,当然附带可以获得实习学分或者一定的报酬,获得报酬不是实习必然的唯一的目的;但是就业的目的很明确也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报酬和经济收入,为的就是个人的发展。其次,从对象来看,实习生一般指的是在校生或者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符合劳动年龄的高中学生学生也会利用高考后的长假去参加实习,当然在一些行业的培训中也会有实习生这个身份。而就业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毕业生。其他不是学生身份的,为了谋生也都会寻求一份工作,也会产生就业,这就组成了庞大的就业人群,在国家的统计中将所有为了生活而必须找工作的人员都算为就业人群。再者,从时间来看,实习一般发生在求学期间,包括寒暑假,它有很明确特定的时间。实习生可以是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也可以是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好的实习,对于所有专业的教育中,都必须安排实习;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许多大学生利用网络在课余时间做电商,做直播,也都是实习,总的来说实习的时间是比较灵活的。而就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等到毕业之后,当然也不排除半途休学或者退学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比尔盖茨就是在学习期间直接退学创业,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就业的,对于非学生而言,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是在就业,对于就业而言,无论对方从事几个工作,都必须是全职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从法律角度看实习和就业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实习不一定会签订劳动合同,但可以签订实习协议。签订了实习协议并不代表个人与公司之间在未来会建立劳动关系,这是对毕业生的不负责任,实习协议签的时间越长,对毕业生而言,则越不利,因为一旦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再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就越难。为什么公司喜欢跟毕业生签订实习协议,而不愿意签订就业协议呢?一方面,作为实习生而言,除了实习协议上的要求之外,其他的最低工资,五险一金,福利保障都很难享受,而且实习生工作热情高,能吃苦,肯干,这样公司就会花费最少的人力资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很多行业是分旺季和淡季的,像酒店旅游等等,或者分项目实施的,为了缓解旺季是的工作任务压力,很多企业会倾向招收实习生,这样就能解决公司对人力的一时需求。而一旦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就会确定就业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就业者就能够享受到劳动法里规定的福利和五险一金,也能够得到最低工资的保障。当然在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中,公司和个人可以约定合约生效的时间,但是只要公司愿意录用就业者,双方什么时候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并没有时间条件的限制。对于就业者而言,越早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对自己越有利。



三、如何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

厘清了实习和就业的概念和关系,接下来就是如何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了。首先,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不能有犯怵的心理,对于毕业生而言,由于刚走入社会,对社会上的很多契约精神并不是很了解,对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理解不深,又因为担心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很容易轻信企业的口头承诺,而忽视正规的就业流程,正所谓黄口白牙不如白纸黑字,企业对就业者许下的空头支票越多,不如踏踏实实地与员工签订一纸协议,这样对双方更有保障,也更能显示企业对员工的负责任,所以对于就业者来说,只要劳动双方确定了聘用关系就可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而不用关注就业者是否拿到毕业证,因为,劳动合约上完全可以注明用工生效的条件。其次,企业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表明自己招聘的是实习工还是真正的职工。如果招聘的是职工,就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才能够增强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也才能招聘到优秀人才。最后,作为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普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变弱为强,真正保护学生的利益。(通讯员: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