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在这场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的盛事中,我校《撂荒地,变良田,大托管托起增收路——基于对安徽淮南农业“大托管”模式的系统性深度调研》项目成功斩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建校以来在“挑战杯”赛事中首次晋级全国总决赛、首次斩获全国一等奖的“双突破”,更创下安徽省民办高校在本届竞赛主体赛中唯一一等奖的纪录,书写了民办教育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篇章。
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终审决赛共有640件作品入围主体赛终审决赛,安徽省共有24个项目入围主体赛线下终评。在这场强手如林的全国赛中,我校团队凭借扎实的调研、创新的模式与深度的政策价值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深耕数载 从田间地头到国家舞台 调研项目彰显战略价值
此次获奖项目聚焦安徽淮南全国首创的农业“大托管”改革,背后是学校历时三年的精心培育与团队扎根一线的扎实调研。自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始终将其作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产学研用”融合的重点课题,组建跨学科指导团队,从政策解读、数据建模、实地调研到报告撰写全程护航。
	
团队在学校支持下,足迹遍布淮南市59个乡镇、164个村落,累计发放问卷1568份,回收有效问卷1412份,开展深度访谈36人次,录音时长超300小时,形成数万字调研报告。最终在淮南李集村、春谷村等地落地推广,让撂荒地变身 “丰收田”,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00-1000元,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调研到政策”的完整闭环,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安徽方案”。
育人为本 构建全链条科创生态 民办高校走出特色育人路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学生团队执着钻研、扎根大地的成果,也是我校坚持“以赛促教、以创育人”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针对“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学校建立“项目孵化—中期培育—决赛冲刺”三阶培育机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实地调研与课题研究,打通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创新”的育人通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创能力,更塑造了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担当。
	
 
项目负责人武永兴同学表示:“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更帮助我们打通了与政府、企业、农户的沟通渠道,让我们能真正扎根农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砥砺前行 以全国一等奖为起点 开启民办高校科创新征程
此次全国一等奖不仅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更彰显了民办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它证明:只要选题准、调研深、模式新、落地实,民办高校同样能在国家舞台上发出强音!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健表示,“这次一等奖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组建乡村振兴科创团队,推动学生科创成果转化落地,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青春动能。(文图/杨淑君 审核/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