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代坐标下,青年的身影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继6月27日我校举行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欢送会后,计算机工程学院李艺泉、城市建设学院石晶晶、艺术学院梅乐乐、商贸学院江涛4名优秀学子通过西部计划补录选拔,即将接过"西行接力棒",奔赴西部基层一线。这既是文达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的生动延续,更是学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育人理念的深度践行,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青春叙事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补录背后:是使命的召唤,更是育人的深耕
西部计划作为国家引导青年人才服务基层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人才杠杆",更是检验高校育人成色的"试金石"。4名补录志愿者历经个人申报、学院初审、校级笔试、面试等多环节考核,从专业素养到思想觉悟均展现出过硬品质。不同的专业背景,指向同一个目标:以青年所长,解西部所需。
青春誓言:以"补位"显担当,用"扎根"写忠诚
计算机工程学院李艺泉说:在见证首批11名同学的出征仪式后,"到西部去"的种子便在心中生根:"西部的数字化建设正需要年轻力量,我的代码应该写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而不是仅停留在实验室的屏幕里。"这份将专业理想与国家需求精准对接的清醒,正是文达学子"勤学躬行"校训的鲜活实践。
商贸学院志愿者江涛则分享了她的"西部调研笔记":"通过查阅资料、与西部返皖志愿者交流,我发现基层对电商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我在大学期间参与的农村电商实训项目,或许能为当地特产走出大山搭一座桥。"从"课堂所学"到"实践所用",从"个人规划"到"国家所需",文达学子用行动诠释着"明德至善"的精神内核。
时代回响:从"个体选择"到"群体自觉"的育人启示
4名志愿者的出征,背后是更深刻的时代启示:当"到西部去"从少数人的"勇敢抉择"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折射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青年价值观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学校始终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宣讲、实践历练、榜样引领三维发力,引导学子在"读万卷书"中明辨方向,在"行万里路"中笃定初心。此次西部计划从11人到15人的队伍扩容,正是这一育人路径的生动印证——它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青年精神境界的升华,是学校为国家输送"用得上、留得住、能担当"的基层人才的责任体现。(文图/黄志辰 审核/赵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