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青春,遇“践”思政】计算机工程学院“书卷落地 扶智成长”实践团
发布日期:2024-07-28 浏览次数:139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7月16日至7月20日计算机工程学院“书卷落地 扶智成长”乡村振兴暑期帮扶实践团队赴安徽黄山柯村镇柯村村开展让青年学子下乡、让服务上门,将专业知识耕植在实践的土壤,扶智孩童,追溯红色历史记忆等系列活动。
脚步丈量田间沃土 亲身探寻乡村故事
一到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群山万壑,田野阡陌,深入村庄则是红旗冉冉,党旗飘扬。实践团队不仅在出发前做足了功课,更在到达目的地时就实地考察,了解到该地不仅是“柯村暴动”的革命老区、皖南苏维埃政府遗址、方志敏办公旧址,被称作“皖南红色第一村”;还是“中国十大赏花名地”之一,有着广阔的油菜花盆地,山坡上也栽满了茶树。当地村民结合悠久的红色历史和旖旎的特色风景,发展了一系列“红绿”交织的村旅事业。这让我们看到了柯村镇柯村村的“前世”与“今生”。
笔耕不缀乡野青苗 阳光滋育国之花朵
实践团队与当地村委会协商,决定共同建立“阳光之家”,以己学识,助彼成长。实践团队关注发现孩子们的迫切所需,“因地制宜,因时所需,因材施教”,制定相关课程与教案PPT,辅导他们的功课,解答他们的疑惑,在这个夏天,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警学联袂共筑安全 通识教育连接彼此
实践团队特别关注乡村儿童的安全问题与通识交流问题,以此在课堂上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课程,如夏季防溺水、儿童防拐骗、网络防电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树立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期间,当地民警也积极协助我们参与其中,特地为此开展了“防溺水防电诈安全讲座”,让教育更加权威和专业。除此之外,实践团队考虑到与本地儿童存在语言交流问题,以及促进孩子们学习普通话,实践团队额外开展了一门推广普通话的课程。丰富多样的课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祖国的花朵们进一步茁壮成长、安全成长。
科普启智驭计算机 知行合一兴科学梦
作为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实践团队不愿做书本的囚徒,他们勇于跃出理论的桎梏,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发光发热。他们结合专业所学,向孩子们科普了一系列计算机知识,并且亲手教孩子们学习使用电脑,激发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与热爱,埋下一颗科学梦想的种子。
亲身走访绘就民情 家国政策映照民心
实践团队的实践不仅在课堂,更在家家户户之间。实践团队向村民发放防诈手册、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以及征兵政策等等。他们的身影穿梭于乡间小巷,以亲身走访为笔,以真挚情感为墨,细细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民情画卷,这画卷中,国家政策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温暖民心的春风。
重走红军革命道路 追溯红色历史记忆
柯村镇柯村村不仅是漫山遍野的盎然绿色,更有扎根在这片土地、铭记在村民的的热血红色。实践团队在当地行走,“五步一红旗,十步一标语”,他们感受到的是当地人民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的纪念与感谢。因此,实践团队也随之追溯了那段记忆——山丘上的碉堡仿佛能看到无数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方寸的书桌、残旧的油灯仿佛能看到方志敏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呕心沥血;在柯村革命历史纪念馆中,红色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从柯村暴动,到红军反围剿,再到北上抗日,那段沉重又振奋的历史如雪泥鸿爪一般镌刻在团队成员的心中,那天很热,流过队员脸颊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这次,是柯村村给团队成员们上了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课。
实践团成员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促进乡村振兴,以梦想和勤奋书写中国青年绚丽篇章,唱响青春赞歌,文达青年将带着这份初心与梦想,继续前行,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