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果为媒 筑梦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7-16 浏览次数:111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农村精神风貌,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学校计算机工程学院组织学生7月3日-7月8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关帝庙镇黄屯村开展“以果为媒,筑梦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点亮电商之笔勾勒乡村振兴

基于国家提出“藏粮于技”、“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小团队借助“互联网+农产品”、“农产品运销和电商直播”新模式,助力打造“流量爆品”、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促进农户、村集体收益。实践成员们化身助农小主播走进砀山县黄屯村,在云媒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开展直播助农。实践团队成员以镜头展示产品实物,全方面的展示特色产品并及时回应网友的提问和关注点,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吸引大量朋友下单购买。同时,成员们通过实践学习、模拟直播带货、专业知识科普等形式对当地主播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直播脚本的撰写,以及短视频的拍摄等等。利用抖音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农副产品宣传“广度”、提升了产品销售“热度”、加强了助农增收“力度”,以实际行动帮助果农销售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二、线上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家园


实践团成员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相关的资料,历时三天,成功为当地政府制作了一个具有线上土地租赁功能的小程序模板(掌上农田)。用户可通过这个小程序进行线上的土地租赁,种一些想种的瓜果蔬菜,播种希望、感受成长、收获喜悦。小程序的亮点在于有实时监控可以观察长势。小程序还可以上架很多当地的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等供大家选购。认领一块地,满足大家的田园梦,同时还是孩子们的小小学堂,让他们体验劳动、认识蔬菜种类,亲近大自然。




三、智慧的种子,播下希望的花朵

实践团成员们每天在村委会三楼的会议室,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功课辅导。现场团队成员按照孩童年龄划分出不同的辅导区域,针对不同学业阶段的孩子采用特定的交流方式与教学方法,挖掘潜在特性。与此同时成员们走访到每一个孩子的家里,对有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上门辅导,播种希望,发扬爱心。

四、众志成城,共创美丽乡村

为切实落实农村信用指数,在村委会成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下载信用数据采集APP,用于采集农户信息,协助完成党建工作。成员们实地走访到各个农户家中收集信息用于信用村建设。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在成员们上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总会热心的说一句,“下乡大学生不容易,吃片西瓜吧”路过每一户成员们都能听到这样热情的话语,经过两天的采集,成员们完成了476户人家的信息收集,之后成员们对收集来的数据开始进行整理和录入。

五、服务老人,传递温暖,共建幸福乡村

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皖事通APP为当地近600名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养老资格待遇认证。每天从早上8:30到下午的17:30的辛苦工作,为他们绑定手机和录入面容。看着爷爷奶奶核验成功后高兴的脸庞,成员们心中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六、走进果园,感受乡村魅力

实践团成员们对当地的果园进行了参观考察,成员对当地的阳光玫瑰园、梨园、桃园、西瓜大棚、草莓大棚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且在果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会了如何给阳光玫瑰进行套袋,同时还了解了多种水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


七、爱心助学,筑梦启航,铸就精彩人生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此次成员们来到黄屯村,积极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家长,相关单位了解资助政策,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资助政策的内容与标准,如生源地、校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各类社会奖助学金等,并通过自身经历讲解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请方式及流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资助政策。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变化、显著成果以及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视和支持。他们立足自身实际、脚踏实地、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发挥青春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牢记为农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