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踪迹 筑梦青春之旅 我院开展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三下乡
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144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讲话精神,7月10-14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寻访红色踪迹 筑梦青春之旅”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合兴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村容村貌,村情民情,开展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农村一线。
深入一线问需求,乡村振兴实调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实践团成员们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通过与合兴村党群干部开展座谈,入户走访,走入田间地头、乡村产业等,做到问需于民,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聚焦重点难点,打好服务基础,争取做好精准服务,切实利好群众。
党建护航青年路,童心向党铭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实践团通过了解叶集区当地革命历史,主动作为,实地参观叶集区红色文化展览馆,深入了解叶集区革命文化传统以及叶集籍开国将军杨国夫、陶勇、陈宜贵等人的英雄事迹,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为进一步将所学传递给在村儿童,实践团成员们开展“童心向党 薪火相传”党史故事主题宣讲。通通过播放《那年拿兔那些事》红色动画片,讲述王二小等革命英雄人物,将红色文化通过丰富形式传递各现场每一位儿童,争取实现将红色党史记心间,把红色精神融血脉。
资助溺水政策行,筑梦花季铸信念。结合调研需求,问需村民实际,实践团队配合合兴村“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开展安全巡查及专项政策宣讲。实践期间,实践团队协助合兴村村干部开展水域安全巡查工作,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生活环境,即使在烈日下,也积极做好河流边张贴安全标语等工作。志愿者们为在村儿童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引导青少年牢记防溺水知识,加强青少年防溺水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针对在村高三学生开展资助宣讲活动,将国家资助政策带入乡村一线,助力更多农村学子实现“读书梦”、“成才梦”,努力做到资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凝聚民心。
育苗插秧重实践,感悟思政致青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村民面临实际困难与需求,结合农村实际,做好育苗插秧工作。通过亲身实践,实践团深切理解粮食生产过程和当前播种情况,了解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必须守好耕地基准“线”,才能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通过这次育苗插秧,播下了实践团们在基层学思悟践行动的“种子”,相信通过扎根基层的“供养”,乡村治理的“滋润”,走访调研的“催化”,能最终完成蜕变,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七彩夏日童课堂,玩转色彩童绘画。实践期间,实践团队们集合暑期辅导需求,开展“七彩夏日小课堂”。为期三天的小课堂中,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画笔落在画纸上,将梦想折进纸里,用钢笔将未来书写,实践团们充当着他们的引导者,协助同学们做好绘画。同时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实践团成员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涂鸦模具,绘画底稿,折纸材料,使孩子们在娱乐中展现了他们灵动的想象力,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作品,展现青春活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为乡村教育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用火热实践,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答卷,也会将此次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作为自己的“第一课堂”,以青春之智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