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屏障

发布日期:2019-04-18 浏览次数:3435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是加强校园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当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确保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

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弱化现象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一旦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校园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基层党组织存在一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思政工作者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存在隐性发酵, “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削弱。上一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力度不够,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宽松软”,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关怀不到位。这样就导致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大打折扣。从工作方法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不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造成相关政策解读、宣讲不到位,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被弱化。

做好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三点体会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培育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笔者作为学院专职党务干事,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立足理论根本狠抓落实。明确党支部书记是宣传思想工作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为师生掀起理论学习气氛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唱好学习理论思想领域的主旋律主乐章。

二是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强化党建工作统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党员培训力度,并将其他工作与宣传思想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帮扶结对和学习探讨的机会,以交心谈心的方法,积极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效果明显。

三是狠抓宣传载体建设。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以各类专项和综合活动为载体,注重特色,积极加强与师生的联系,充分发挥院刊出版物和院网站的宣传作用,特别是用好新媒体,加强推送,延展了新的宣传触角,增强宣传效果。

做好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持续发力

高校是社会思想的孵化器。加强校园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支部组织力,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全面提升高校师生道德素质,对于巩固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责任,尤其是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要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事项,以中心组学习为契机,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加强正向引领。学生支部书记须具备独立开展支部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教工支部书记坚持“双带头人”制度,在党务与行政、科研、宣传、统战之间建立起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效果。尤其要重视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做强网上正能量,使党的声音成为网上最强音,牢牢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责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足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队伍,做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工作有人干、舆情有人察,确保在各项工作中不缺位、不落伍、不掉队。思政工作者既要要善于言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的趣味性、有效性;又要善于身教,自觉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做斗争,起到表率作用。

三是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诉求,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回归校园每一个真实的人,关注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照顾他们的情感需求,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李肖平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务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