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注重“四早”,选好苗,夯实发展党员基础

发布日期:2022-12-27 浏览次数:1904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早引导”、“早教育”、“早选苗”和“早培养”原则,创新构建发展党员工作模式,实现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和数量“双提升”。学校先后入选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注重“早引导”。立足“迎新”入学“关键期”,各基层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岗,组织党员先锋队等,用师生党员的“先锋行动”为新生送去“思想触动”。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师、辅导员、党员学生干部等进宿舍、进军训场、进班级,通过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答疑解惑等,关心了解新生需求,传递党组织温暖,引导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注重“早教育”。党委组织部组织各学院党总支通过专题报告、理论宣讲、座谈交流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与校史校情教育、专业教育、安全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讲清楚,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透彻,为新生上好入党第一课,增强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注重“早选苗”。建立新生基本情况数据库,通过察看表现、访谈交流等形式,及时发现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一贯表现良好、参与活动积极、奉献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新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开展专题党课,具体明确入党的基本条件、基本程序、培养环节、有关要求等,为新生申请入党提供参考。邀请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组织员等进行入党政策宣传和解读,指导新生撰写入党申请书。


注重“早培养”。创新方式载体,通过举办政治理论学习会、专题培训、红色电影观影、党员榜样分享会、学生党员经验交流会、朋辈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理论引领、红色洗礼、榜样带动、实践提升“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抓好教育帮带,确保培养不掉队、成长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