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30 浏览次数:1742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为探寻歌曲背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感受这首歌的新时代内涵,7月15日至18日,我校思政委员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展以“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党史、感党恩、强信念、跟党走,展示青年大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青春风采。
传承红色文化,续写百年风华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了金寨县红军广场。广场上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令人心生敬意,团队成员在广场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前往墓园区默哀以寄哀思。在革命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描绘了一段段烽火岁月的红色故事。团队成员表示深受感触,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文化,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
老区走出新道路,红色焕发新光彩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丁埠村村委会,与村书记一同召开了座谈会,从中发现丁埠村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并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形成了“种桑+养蚕+缫丝+红色休闲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实践团成员们对大王庙和立夏节起义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了丁埠村红色文化的丰富性。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才能将乡村焕发新的光彩。
追寻英雄足迹,重温热血岁月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踏上了前往马鬃岭,重走红军路的旅程。实践团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前行,仿佛与历史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徒步,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传承。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梅山水库。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梅山水库建设的艰辛历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此次重走红军路、重温热血岁月的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革命者排难创新、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了金寨县先徽食品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旅。团队成员参观了公司的产品展柜、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研发中心,并与公司的电商主播一起直播卖货。实践团了解到先徽食品充分利用金寨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出了非遗挂面。同时,发展电商销售渠道,使金寨的特色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此次参观、学习、交流,也让团队成员学习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
访谈老党员,促红色基因传承
7月18日下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梅山镇谭湾社区,并与老党员以及社区的居民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了老党员何运川同志讲述过往峥嵘岁月,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何爷爷还叙说了他们曾抓到6名特务的故事,通过这堂党课,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意志,新一代的接力棒已交至我们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担使命,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不断学习,强国强军。实践团的成员们也交流了这几天的实践心得。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一次深刻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团一同重走红军路,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