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网络诈骗案件类型和受害群体分析

发布日期:2019-09-02 浏览次数:9753

去年合肥市网络诈骗占涉网案件总发案数的94.6%,是最为高发的涉网案件,其中又以网络购物、冒充公检法、“刷信誉”招工、冒充QQ好友等四种手段发案较多。

一、合肥市网络诈骗案件类型和受害群体分析

一季度全市网络诈骗案件类型多样,诈骗手段更具智能性、针对性和欺骗性。全市网络诈骗类型仍以网络购物(拒绝安全支付、虚假网站、冒充客服)、虚假信息(兼职招聘、网络中奖、网络订票、网银升级、积分兑换)、冒充QQ好友三类诈骗为主,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一是网络购物诈骗以拒绝安全支付、虚假网站、冒充客服三种方式为主,发案数量占网络诈骗案件数量近一半,此类诈骗迷惑性强,受害人群广泛,以年轻网民居多;

二是网络虚假信息诈骗花样繁多,网络兼职、炒股、贷款、积分兑换、网银升级均为常见诈骗形式,网络兼职诈骗 85%受害人群为在校大学生。

三是冒充QQ好友诈骗。此类犯罪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发案数有所下滑,但是单起案件诈骗金额增高,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为盗取受害人QQ后再伪造QQ好友实施诈骗,41%受害群体为公司财会人员、15%受害群体为出国务工人员和留学生家属;

四是电信与网络相结合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多数案件要求受害人开通网银,远程对受害人电脑指挥操控,且部分案件网银转账等作案用IP地址均在国外,此类诈骗案件54%受害人群为在家留守妇女和离退休老人。

二、有四类人群最易成网络诈骗受害者

一是高校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群体由于学习和对网络应用的接受能力较强,成为网络诈骗中主要受害群体,其中被网络诈骗的主要形式为网购诈骗、兼职诈骗、网络购票和交友诈骗等,其中大学生群体相对其他人群因“刷信誉,做兼职”受骗的几率较高。

二是出国留学务工人员

出国留学、务工群体由于远离家人、时差等沟通不便等原因,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其家人的担心,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其中以QQ等通讯工具的诈骗形式较为突出。

三是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日常工作忙碌或闲居在家,并有一定经济基础,往往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等人员实施诈骗,加上中老年人防范心理较弱,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成为受骗对象。

四是公司财务人员

公司财务人员由于职务的特殊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QQ等通讯工具进行诈骗,要求财务人员进行汇款操作,这类网络诈骗案件案值较大,并给受害人及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

五是一些特定人群

包括因法定节假日形成的外出旅游人群、因开学、寒暑假产生的学生群体,容易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被诈骗;一些“发烧友”也容易成为受骗对象,包括网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人群,在网上购买装备和器材上当受骗;一些单身男女和离异人士,因网上交友被诈骗。

三、四类电信诈骗在合肥市高发

(一)、网络购物诈骗

1、拒绝安全支付方式:不法分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要求直接打款,收到汇款后拒不发货。

2、虚假网站方式:不法分子开设虚假销售机票网站、话费充值网站等,以诱人的优惠折扣吸引消费者,消费者稍不留意便会受骗。

3、冒充客服方式:不法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网店客服人员与消费者联系,以交易异常、退款等各种名义诈骗。

主要受害人群:中青年人,大学生

(二)、冒充QQ好友诈骗

不法分子采用黑客手段盗取QQ,然后冒充被盗QQ主人向受害人借钱,甚至播放事先录制的被盗QQ主人的视频聊天录像,以达到取信受害人的目的。主要受害人群:外出留学、务工人员家属,公司财务人员。

(三)、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国家司法机关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受害人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诱骗对方将钱财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主要爱害人群:中老年人。

(四)、虚假信息诈骗

1、中奖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散布虚假“非常6+1”,“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近期热播节目中奖信息,之后以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受害人汇款。主要受害人群:中青年人。

2、贷款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急需贷款的迫切心理进行“钓鱼”,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的虚假信息,蒙蔽受害人,一旦受害人与嫌疑人联系,就诱骗贷款者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存入所谓的“利息”、“保密费”、“公证费”等款项。主要受害人群:个体经营户。

3、退税诈骗:不法分子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购房人详细资料,冒充国税局、财政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身份,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购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诈骗。主要受害人群:新购车、购房人群。

4、刷钻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通过QQ群、同城论坛等发布虚假网络兼职招工信息,以只要会上网就能赚佣金为噱头进行宣传,之后再以签订虚假合同、起初按照承诺支付报酬骗取受害人信任,一步步诱骗受害人实施诈骗。主要受害人群:大学生。

5、投资诈骗:不法分子冒充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以能提供“内幕消息”、“黑马”、“专业指导”获取高额回报为名,诱骗当事人将钱款汇至其帐户后骗走钱款。主要受害人群:中老年人。

6、网银升级、积分兑换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等设备发布诈骗短信,以网银需升级、积分兑换等为名,诱骗受害人登录其设立的钓鱼网站,向受害人手机种植木马,诈骗受害人网银余额。主要受害人群:智能手机用户。(来源:人民网)